新闻资讯 NEWS UPDATES
2024年度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服装领域获得四项荣誉
作者:中服协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24-11-13 09:13


11月12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发布并表彰了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桑麻学者奖,服装专业领域获得四项荣誉。其中,北京服装学院和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等九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冬季运动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海澜之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单位完成的“服装数字化多维度裁剪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项目、东华大学完成的“热防护服装功能设计与评估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完成的“羽绒服装全链协同智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由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旨在奖励在纺织行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及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2024年度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于今年4月份启动申报,8月份组织召开评审会并单独设置服装家纺评审组,使得服装专业领域的获奖数量在总授奖比例同比下降的情况下有了明显提升,极大地激发了行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



获奖项目简介

冬季运动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服装学院、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吉祥三宝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广东德润纺织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刘莉、李苏、翁鼎、韩燕、张丽、刘皓、申世飞、郑伟涛、谢南平、肖伯祥、王建萍、王艺璇、张天骄、杨建祥、刘昊海

获奖等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取得了以下创新:

1.构建了21支国家集训队的体型数据库,提出了运动员最优体型分类模型,开发了紧身运动服版型生成算法、冬季运动服装热湿舒适性能综合评测系统和人员运动生理参数测试系统,解决了竞速类和技巧类服装合体性设计和性能评测难题;

2.探明了运动姿态导致压差阻力和服装表面摩擦阻力为冬季运动竞速类比赛服主要和次要空气阻力来源,创新提出了服装结构线和面料表面微结构的跨尺度协同减阻技术,实现了速度滑冰比赛服和短道速滑比赛服的最大减阻率分别达到11%和10%;

3.开发了“人体—服装—环境”全要素比赛服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基于国际级空中技巧裁判的评判数据,构建了空中技巧比赛服视觉影响因素与表现评价关系模型,解决了技巧类服装的设计和评价难题;

4.揭示了蜂巢结构抗冲击材料的截面形状、尺寸、间距与吸收冲击能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人体分区精确控温的保暖新策略,创建了缝合、热压粘合,超声精合和点胶的异质混合集成工艺,解决了防护服装和保暖服装制备的技术难题。

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9件,制定国家标淮2项。项目成果直接应用于冬季项目9支国家运动队,助力中国体育代表团北京冬奥会总成绩中的5金2银2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

服装数字化多维度裁剪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海澜之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阴海澜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常州纳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阴通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澳塔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全锐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大学

主要完成人:周立宸、石晓东、朱建龙、龚俊、黄齐、杜劲松、居红宇、岳春明、周建、卞芹

获奖等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目前服装多品类小批量和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式要求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拥有更加高效、灵活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快速生产和及时供应,降低服装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服装数字化多维度裁剪作为服装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在服装复杂款式裁剪流程的最优算法研究的基础上,从面辅料维度、工艺维度、装备维度上,开展了服装裁剪方案优化、人机工程的裁剪工艺关联、裁剪车间物流传输系统、裁剪车间信息化管理等技术研发:

1.针对复杂面料和复杂工艺结构排料效率低的问题,提出混合多种交叉、变异算子的快速解码优化遗传算法,将复杂裁片排料转化成矩形排料来实现自动排料。

2.针对多种裁刀混合裁切决策难的问题,研发多层面料的混裁系统,对裁片的层数进行计算和裁剪模式判断,智能识别裁剪面料厚度,计算裁剪路径、裁片属性、裁剪顺序、刀具选择、裁剪工艺等参数,实现最优的裁剪方案。

3.针对多裁片在裁剪与缝制工序之间匹配难的问题,采用工道拦截、裁片配伍、数据云端处理等分流技术,实现多裁片和在制品的定位传输。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2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项目极大提高了服装不同生产模式的裁剪效率,并已在28家单位得到推广应用,企业得到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优化带来的成效,包括自动裁床等硬件设施,生产执行系统MES、资源管理ERP等软件设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热防护服装功能设计与评估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东华大学

主要完成人:李俊、王云仪、苏云、田苗、王朝莉、李小辉、王敏

获奖等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热灾害环境服装热防护性能的精准评估是决定人体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项目以热防护服装性能精准评估与产业化应用为目标,成功构建了热防护服装产业化集成技术体系,取得了以下重要创新:

1.自主研发了热灾害环境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评技术及系统,实现了多灾害耦合环境服装热防护性能精准评估;

2.基于“替代真实人体皮肤”的生物物理实验,研制了具有人体热生理响应规律的皮肤模拟传感器装置,实现了人体皮肤三维传热及皮肤烧伤分布图谱的精准预测;

3.提出了衣下空间数字化建模技术,揭示了热暴露前后衣下空间三维形态变化规律;

4.建立了柔性服装三维瞬态传热模型及仿真平台,实现火灾环境中着装状态下人体传热的动力学仿真;

5.建立热防护服装多功能融合设计方法,研发具有科技含量的多功能一体化热防护服装。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9件,参与修订国际标准1项。该项目建成了国际先进的服装热防护性能评估平台,包括闪火、辐射、对流、高温蒸汽等热灾害场景模拟及性能评价,大幅提升热防护服装综合性能设计开发水平,并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得到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

羽绒服装全链协同智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江苏波司登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波司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高德康、吴定会、戴建国、苏军强、梅冬、汤泽、王晨华、马亚平、姚丽红、陆申鑫

获奖等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主要技术创新包括:

1.羽绒服装数字化定制设计技术。发明了一种移动三维人体快速扫描技术,突破了消费者快速多点位量体难题,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与客户、流行、制造的高效协同。三维人体扫描仪9.7秒内可采集110个点位,个性化定制周期缩减70%。

2.羽绒服装高精度智能控制技术。研制了柔性材料曲面模板立体缝制装备、智能化高精度称重充绒装备,提出了基于分布式脉冲自适应牵制网络的协同优化控制算法,突破了大幅裁片缝制稳定性差、生产装备机群运行协同难等瓶颈。缝制密度达6针/厘米,充绒精度达0.01克,机群生产效率提升20%。

3.全流程协同智能快速配送技术。研制了单纸片一体化高速智能包装设备,首创全球最大的羽绒服装大规模智能配送中心,实现了羽绒服装产品收货、转运、存储、分拣、包装等装备的智能化协同运行。产能达348件/小时•工位,提升仓库利用率18%,降低配送成本10%。

4.羽绒服装全链路协同控制技术。提出了基于生产绩效多维反馈与群智能调度的生产优化决策,实现了分层次可视化柔性生产调度。构建了研产销全价值链协同的分析模型,首创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羽绒服装柔性智能制造全链路集成平台(GiMS),实现了市场拉动生产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解决了高库存、低流转问题。生产效率提升20%,库存降低20%。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8件,制定标准2项,研发的技术与装备应用于15家企业和4000多个网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了我国羽绒服装行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中国服装协会正在开展行业科技创新项目的征集和培育工作,欢迎服装企业、服装专业院校、服装关联产业企业(服装软硬件、解决方案及面辅材料供应商)和研究机构积极申报。申报项目将统一收入“中国服装行业科技创新项目库”进行跟踪服务培育,并在行业进行重点推广与宣传。对符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报奖要求的项目,我协会将对项目鉴定、奖项申报等予以推荐和协助;尚未满足报奖要求的项目,我协会将组织专家提供项目咨询和指导服务。


相关工作请联系中国服装协会科技部。


联系人:
韩 婧  010-85229020/18612286216(同微信)
邮 箱:fzkjdh@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五层502室 电话:010-85229689、85229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