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才与院校 > 人力资源 >

劳动力不再“廉价” 企业留人需新招

2011-02-12 00:00

作者:

来源:


  节后三天,位于八七路的市劳动力市场逐渐恢复了人气,但几家职介所的工作人员却高兴不起来,“人是来了但却没有去年多”。受农民工返乡创业、就近在二线城市务工、新生代劳动力结构变化等诸因素影响,企业仅靠加薪已难以为继,除了看得见的薪酬,农民工想得更多。

  人咋还没来?

  职介务工登记数减半

  相比大年初七冷清的场面,初八的市劳动力市场人气恢复了不少。但记者从多家职介所获悉,相比往年进场的工人要少得多,其中不少人还是从信义大厦赶往人力资源招聘会后顺便过来看看的。而初九,到市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人数又有所回落。

  “到了中午只有4个工人签订了务工意向,去年一个上午就签下七八人。”兴旺职介所的工作人员说。在利民职介所工作10余年的戴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节后一些企业还未开工,但在职介所办理登记的招工企业已不少,可想招一个人得费不少口舌。

  位于狮标附近的马路招工市场人头攒动,但记者注意到,在此招工的企业当中,泉州、晋江的企业占了半数,异地“抢”工人,可见周边县市的招工形势也不乐观。“先进厂再培训”、“带薪培训上岗”……一些招工企业招工牌上的字眼也可见一斑。

  都到哪去了?

  求职条件与就业流向改变

  有关人士分析,随着西部大开发、内地城市发展,劳动力流向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同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枯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

  “都初八了,工人也该回来了。”在市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四川籍外来务工者老陈说:“现在主要是年轻人想法多了,不光看工资,还看住宿、饮食等。”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成长,改变了劳动力的形成结构。职场人士分析说,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首要选择已不再是一线的生产工,但企业紧缺的恰恰是一线工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供需矛盾。

  内地城市发展,就近找工作成为不少农民工的新选择。来自三明的小林告诉记者,其很多工友都留在家乡务工,离家近一点,工资也少不到哪里去。

  企业怎么办?

  就业观念转变倒逼企业

  加薪水、包吃住、“老人”带“新人”……这是企业面对招工难采取的一系列传统手段,但在农民工眼中已逐渐失去吸引力。加班时间、居住条件、节庆补贴等等这些成为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找工时一并考虑的事项。在招工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环境下,“要工资更要关爱”不再是“浮云”。

  职介工作人士老戴告诉记者,昨日他曾介绍一位年轻小伙进厂面试,可小伙子跑到厂里一看,发现住的是木板隔离房,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在灵秀一服装企业做行政管理的桂先生告诉记者,老工人带一个新工人可得到两三百元的奖金,应该说奖金不少,但老工人反映“新人越来越不好带,因为现在农民工可选的就业城市太多了”。

  企业现场招聘会、组团到内地招工、校企合作挖资源……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想方设法,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缓解了招工难问题。不过,市劳动力就业管理中心的林主任告诉记者,如今就业信息越来越透明,上述这些路子也将越走越窄。

  “人力资源应提升到企业战略生存高度!”有关人士指出,在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倒逼之下,企业应将人力资源纳入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加快技术和产业升级,以减缓用工紧张局面。(A05)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