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才与院校 > 人力资源 >

也说明星效应

2011-12-22 00:00

作者:

来源:

 

  不管你是否喜欢,明星崇拜作为一种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每个学经济的人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都会听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一个孤岛上,十分饥饿。这时漂来一个罐头。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砸开罐头”。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然后将罐头加热。”经济学家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启罐头的起子。”经济学里在做任何分析之前都要假设一个前提,幸好有这么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前提,不至于叫这么多经济学家死无葬身之地。 

  有人测算过超级明星小甜甜布兰妮的经济效益,一年半之中她上了175次封面,总计为美国创造了1.2亿美元的价值。按照新教理论来说,作为财富的创造者,她自己创造了这么多价值,证明了上帝的荣耀,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女人,不过看上去她并不快乐。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明星崇拜需求应该属于相对高级的阶段了,潜台词是在我衣食无忧的前提下,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实际上小甜甜在倒霉的时候并没有人想成为她。谁会想成为一个被剥夺了孩子抚养权的酗酒者呢?或者迈克尔·杰克逊——一个一辈子心理上都没长大过的易容者?这一切好像都很难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解释清楚。

  做明星的经济学分析,就象穿比基尼,露出来的固然是重要的,但是盖着的部位却是最要命的。所以我们就要从开始说。假如,我是说假如,有个姑娘站在这里,我们要让她成为明星。熟悉内幕的人知道,制造明星的过程并不会比制造一听罐头的过程好看多少,甚至有的明星流程还有点龌龊,远没有沙丁鱼罐头的制作流程看起来赏心悦目。

  制做明星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如果硬要给这事找一个意义的话,明星存在的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当我们需要一个话题的时候,她在那里了。她甚至什么都不用做,按照伍迪·艾伦的话说,生活中百分之九十的成功是因为你露面了。

  艳照门里的阿娇为什么最后成了一单成就观众和媒体的大生意,当人们需要青春美少女的纯情歌声时,她在那了;当杂志社需要摄影记者偷拍明星换衣镜头的时候,她在那了;当网络需要一堆艳照的时候,她在那了;当书商需要一本爆炒隐私的书的时候,她也在那了。她的经纪人也许不大开心,因为本来该属于她的利益被整个社会来瓜分了,不管怎么说负面效益也是效益,苍蝇蚊子也算肉啊。但从宏观经济学来说,光是小报杂志的销量和网络点击率就救活了不知多少二流媒体,当然还有衍生品,诸如印有“很X很XX”的体恤衫制造商从中也肯定赚取了不少好处。酒店老板也要感谢她,因为聊她,本来我们一顿一个小时的饭局又往后拖了二十分钟又叫了俩菜四瓶酒,甚至如果这篇文章为这本杂志下一期的销售和广告做出了贡献的话,那么也就是间接利用了阿娇的名声,祝她小人家身体健康。 

  在以前牛仔裤稀缺的年代,人们不会想到穿做旧的牛仔裤,因为你本来就会穿旧它。但是牛仔裤现在越来越多了,磨旧的水洗的破洞的污浊的牛仔裤就层出不穷了,因为你根本没有机会把新裤子穿旧,所以只好买条旧的来享受一下。明星也是,远在他们老去被取代之前,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完成一出完整的戏,哪怕是一个悲剧的结尾也成,总之不能就这么被人忘了,必须加快节奏,时间紧迫,否则不到戏的结尾观众都会起身离场。

  看一个明星的制做流程,其实只比把大象装在冰箱里多三步。但是,值得明星们警惕的是,经济学原理中还有相当重要的一条——边际效应递减。就是笑话里的吃包子故事。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最满足,第二个包子满足感就差点,第三个包子就有点撑,不太想吃了,第四个包子就干脆恶心了——虽然四个包子都是一样的包子。

  我们总以为生活中需要芙蓉姐姐,不过现在有没有人和我感觉一样——她再怎么样做出夸张的事情也不大会引起人们的惊奇了,因为这样的人现在太多了,心理学上讲叫做情感透支。本来这辈子我们惊奇的总量是100,但是她的出现让我们已经用掉了70多,于是乎在余下的生活中我们很难再有那种初始的感动。所以无论是芙蓉姐姐、阿娇、赵半狄还是别的什么明星或者伪明星,他们既然选择了娱乐这门事业,就要有像日本片里武士经常喊道的一句话——你有必死的觉悟了吗?谁都有可能做最后一个包子,就是让人吃起来有点恶心的那个。也许只有股票被套牢的人才能深深地理解这段话。 

  也许最近风头有点紧,经济学家们纷纷祭出了一门新兴学科,叫做行为经济学。大概意图就是把自己的解释不了的事情都推到心理学家身上了。举个例子,假如你在很饿的时候,进超市就会拿到超出自己需要量很多倍的食物。这说明人很多时候并不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对于此时此地总是有不恰当的估计,不恰当的假设自然会产生错误的结果。以前学院派所推崇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假设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本能地选择所有的优劣,然后按照利益最大化选择行动。没想到行为经济学中的非理性因素却又把我们的行为向不可知的深渊推回了一步。

  看看自己吧,我们究竟为什么会崇拜一个不会演戏的演员、崇拜一个不会唱歌的歌手呢?为什么有的人越是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片狼藉却比我们所有人都富有,而我们花了大把的钱就是为了看她糟践自己?这种种迹象都说明了一个货真价实的道理——有时候经济学和明星一样不靠谱。(A12)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