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才与院校 > 人力资源 >

海归设计师:行走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2012-12-20 00:00

作者:

来源:

 

  12月是深圳的创意设计月,在热闹的各项展览、论坛之余,设计人才的话题仍引人注目。

  深圳在创意设计行业的很多领域开全国先河,并始终一路领先。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设计之都”,一时鹏城设计风潮迭起。

  人才是创意设计发展的基石。随着各地对创意设计产业的重视加深,北京、上海等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纷纷成为“设计之都”,杭州、成都等设计院校集中、人才集聚的区域,已然有赶超深圳之势,人才成为深圳创意设计发展的瓶颈之一。

  深圳城市年轻,高校欠缺,艺术及设计方面的专业教育更是缺乏。在深圳,热爱艺术、钟情设计的80后、90后纷纷出洋学习设计。与前辈在市场大棒下摸爬滚打、一身泥泞,最终功成名就的成长经历不同,这批自小就见识过大世面、且被东西方文化泽被的年轻人更加大胆、出新,有着自己独立的想法。然而,在商业氛围浓郁的深圳,微博的工资待遇和“短平快”的行业风气使得创意设计土壤贫瘠。

  80后服装设计师朱威特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旗下的伦敦时装学院留学后回国创业,他表示,深圳几乎没有时尚的媒体渠道和高端客户群,大多数独立设计师的生存状态比较尴尬,不少设计师的作品无人知晓,一些独立设计师及工作室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如此,他认为,深圳仍有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海归同学或者校友选择回到深圳创业或者工作。

  留学经历并不一定是“贴金”

  月初,由文化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设计大展”在深圳市民中心隆重开展,这是深圳成为“设计之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设计展,涵盖平面、产品、空间和跨界(综合)设计四个领域,在展示中国设计发展方向、体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的同时,凸显深圳的设计实力。

  纵观深圳创意设计行业,虽有陈绍华、韩家英等大腕,但新星的后劲并未展现。历任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主席的著名设计师毕学锋告诉记者,“深圳目前活跃、具有知名度的设计师,都是1996年到2005年间从内地各个地方来到深圳的,来的时候大约30岁左右。这些当时的年轻人今天已经创出一片天地,而在2005年以后,深圳便没有了闯出名堂的更优秀的设计师。

  无论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设计与市场的紧密联系是深圳区别于北京上海等地的显著特征。正因为如此,毕学锋表示,决定设计师发展的更多不在于在海外留学与否,更多的是实际的市场操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以及是否能够为客户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认为,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的区别并不大,在平面设计领域,海外留学的设计师特别出色的暂时还没有发现。

  “可能在建筑设计及服装设计等领域有不同的案例。多年前,一名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硕士和我一起工作,所学知识极为国际化,并善于在实践中运用。在深圳工作两年中,他得到了很多设计奖项,后来去了上海的4A公司做广告总监,最终成为相对独立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这样的例子不多见,且这位设计师最后也没有留在深圳”,毕学锋说,这与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方面有着莫大的关系。

  “深圳不是吸引人才的城市,学设计的留学生不选择深圳,和城市的教育、文化品牌有关系,不论我们如何倡导‘艺术之都’深圳,深圳需要做的仍有太多。年轻人心里清楚这一点,并会对在深圳的发展前景做一个评估和选择。毕学锋认为,深圳政府层面需要在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方面有所加强,“不要认为深圳比没有作为的城市好一点就可以了,从业人员就应该满意了,北京、上海都已是设计之都,深圳仅仅继续打这张牌已经没有优势。”

  培养人才需要“黄埔军校”

  今年暑假期间,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意大利学生安东尼来到深圳一家建筑设计院做毕业实习。在感受到深圳的新鲜之余,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准建筑设计师,他非常愿意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因为中国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而深圳是年轻的、包容的城市,可以接纳很多新想法、新创意,在国外很多无法实现的设计在深圳可以得到认可。但最终,安东尼因为收入的原因没有留在深圳。

  “大多数出国学习设计的学生家境相对富裕,但并非没有理想”,有着留学背景的独立服装设计师朱威特表示,留过学的设计师对于薪资或许并不太看重,但是非常看重学习的空间及实践经验。朱威特的助手是他的师妹,这位伦敦时装学院的高材生工资不到3000元人民币。

  任职深圳一家工业设计公司的美籍华人设计师WilsonXu认为,由西方先进理念培养出来、同时兼具语言和视角优势的留学背景设计人才,在国内工作时应该享受到两倍或者更高的待遇。不过,华阳国际设计集团一位高管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什么教育背景之下,在工作的前10年,几乎都只能做简单的画图、建模工作,谈不上有实用性的创意和设计。

  这也是设计公司老板们的普遍看法,一名家居设计公司设计总监表示,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甚至不考虑刚毕业的大学生。“刚毕业的学生几乎什么都不会,这个行业里没有人愿意做黄埔军校。”国外的设计行业不一样,朱威特告诉记者,在国外,年轻的设计师会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培养机会,国外的设计公司愿意出钱让员工进行培训。

  此外,在服装设计界,很多国际知名设计师都是通过每年固定的一些设计大赛脱颖而出的,然后,会有类似英国时尚协会(BFC)与VOGUE合办的设计师基金等机构对设计师进行资助和扶持。“资助对于每一个设计师来说都有相对平等的机会,真正有才华的设计师可以通过资助踏上创业的道路,或者进入大的时装集团工作,在此过程中,业内的前辈会对你进行各种各样的指导”。

  朱威特坦言,中国的服装设计以及整个设计业都还刚起步,从业人员都还忙于生存,没有到达可以培养设计师的阶段,这导致行业内设计师的流动性大、创造性不足。他认为,深圳政府层面及行业都需要有更多培养人才的意识和举动,才能使得创意设计产业持续发展,并走向世界。

  人物

  Ayebyu

  简介:

  Ayebyu,1985年出生,深圳人,曾于深圳艺校学习美术,2006年留学苏格兰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其后前往伦敦艺术大学下属的伦敦传媒学院攻读品牌与识别专业,曾在伦敦创业,回国后从事平面设计工作。

  深圳设计业卧虎藏龙但很商业化

  Ayebyu善于反思,且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1岁半时,他随父母从东北移民深圳,随后开始学习画画。最初他希望当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但是在留学的时候几经斟酌,他选择了与艺术相关的平面设计领域,研究生时的专业“品牌和识别”与市场衔接更加紧密。

  在伦敦学习期间,他观察到当地华人社区很多餐馆、士多、电影院没有招贴画,便萌生了和同学一起开设计公司的想法。

  大学毕业后,他办理了创业签证,留在英国积极创业。“创业签证不能打工,我只能做自由职业,通过周围的朋友接一些设计订单。我所在的地方华人比较少,也不太重视设计,一单一单接业务难以为继,生活显得困窘,我便想回国。”

  最初的选择并非只有深圳,对于骨子里仍是艺术青年的Ayebyu来说,北京、上海更让他动心。最终,第一站他选择了北京一家设计公司,然而,与家庭相隔以及一次在爱丁堡艺术节上与深圳湾艺穗节组委会方面的偶然结识,让他动了回深圳的念头。“艺穗节是前沿、创意、民间、进取、多样性的节目集合,这是我喜欢的概念。深圳在国内开先河地做了这个活动,说明深圳有文化艺术氛围”。

  与艺穗节组委会相谈甚欢,Ayebyu回到深圳,参与了艺穗节的平面设计工作。在艺穗节,Ayebyu感受到深圳与英国及北京完全不同的设计氛围。“深圳卧虎藏龙,但无论是设计师还是行业都很商业,如果你想追求理想的话,北京会更好些”。

  对于好的平面设计,Ayebyu有自己的理解,“人们常说艺术等于哲学,设计等于科学。一个好设计起码有两层含义,一是非常符合逻辑,有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可以解决需求;其次才是加入设计师自己的创作想法和表达。很多想法其实很难合理化,国内的设计师大多数能做到第一层就不错了,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设计师很难在国际上有发言权。”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留学在外多年的Ayebyu对深圳业界的发展并不陌生。他坦言,自己对深圳创意十二月期间展示的很多设计并不认同,但同时他对业界“大佬”陈绍华、韩家英表示敬仰,“他们有很好的设计理念和手段,我非常认同。”

  对比英国及深圳的设计师在工作中的作用及回报,Ayebyu感触最多。“西方的设计师在面对客户的业务时不会受到干涉,客户不会管,也没有太多意见。在中国,我发现自己就是一个执行者,而不是创意者,我提供的创意对于客户来说没有用处。”

  学校的一次实战经验让他记忆深刻,“当时一个新成立的文化创意部门希望找新鲜的设计师做一套视觉识别系统,让我们几个学生组成的团队进行创作。一开始和客户开会讲述想法和创意,他们只是听,基本上不说话,然后点点头就走了。我们很纳闷,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发展。老师说,如果客户不反对,你们就继续自己的想法。此后客户两个星期过来看一次,听我们的想法,没有过多干预,最终做出来的设计非常自由,受到了褒奖”。

  “设计师就像医生和律师一样需要被尊重,你不会遇到病人教医生治病吧?”Ayebyu说。

  在与深圳同行的交流中,Ayebyu了解到,设计师的工资两极分化严重,作为老板的设计师可能一个项目就赚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是大部分普通设计师的工资只够生存。

  “我第一份工资比同等资的同事高出一倍多一些,也就是五六千元的水平,这样的报酬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讲非常恐怖”。抛开工资回报,在团队学习的氛围方面,Ayebyu表示,在低廉的生存条件下,行业内设计师的工作非常不稳定,互相跳槽、挖人是常态,转行的也很多,大多数设计师没有真正发挥创意设计的主动性。

  现在,Ayebyu偶尔会去一些学校给年轻的学弟学妹做小讲座。总结国内外的设计教育,最让他感触的是,国内教育“质疑精神”欠缺。“国内的教育环境不太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也没有动力和习惯,一堂课下来,学生主动思考的东西很少。在国外,不管什么专业,质疑精神贯穿其中,即使对于已定义的东西也不会绝对化,你可以有新想法,而且被鼓励表达出来。”

  艺穗节的短暂工作之后,Ayebyu认识到了深圳创意设计环境与自己想法的不同。目前,他选择暂时栖身于一家模特经纪公司,做招牌、海报设计及“修图”的工作,微薄的工资不能让他过上想要的生活。他说,接下来可能会找一个“小一点、不那么浮躁的城市,思考一下未来要走的路”。(A06)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