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才与院校 > 人力资源 >

校企联合助力均安牛仔升级

2013-05-08 00:00

作者:

来源:

 

  4月22日,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与武汉纺织大学就牛仔服装智能快速与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示范项目的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记者就校企联手加速均安牛仔集群转型升级及产学研用的模式探讨等问题对武汉纺大校长韦一良及均安镇副镇长陈有环进行了专访。

  记者:武汉纺织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如何体现办学特色?

  韦一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杜绝闭门办学,封闭办学,积极的接近社会,了解行业。我们将学校定位在应用型上,努力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学校的科学研究更侧重于实际的应用生产,我们由武汉科技学院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就是为了突出特色,实现特色办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优势学科。

  记者:武汉纺织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什么?

  韦一良: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既知识、能力、品格综合培养模式。传统的学生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擅长于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很多企业也表示大学生不缺知识缺能力。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找出强化学生能力的办法。工程学科将学生朝工程师的方向去培养,类似服装设计专业将学生朝着服装设计师的方向培养,工程师、设计师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就围绕着这个目标设计课程和相关的培训,可以有效的杜绝填鸭式的知识灌输,现在每个学院都在搞试点工程,现在的试点工程主要包括“卓越工程师班”等。同时我们也在组建现代纺织学院,以全新的模式,打破原来的培养模式,实现革新。

  记者:武汉纺织大学与均安镇的合作对武汉纺大带来了那些益处,对学校有何影响?

  韦一良:产学研用的合作是双赢的合作。第一,通过和企业合作,学校教师的能力实现了极大地提升。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必须要有贴近产业,了解行业的教师资源,现在好多教师都是埋头科研,对实际生产所知甚少,这样的教师是极难培养出合格人才的,脱离了产业,老师素质的提升也会举步维艰。我们学校新入职的教师不论学历高低都会被送入一线车间进行学习教育半年以上。

  第二,学生培养过程中,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了产学研用合作的平台,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去年学校和均安成立了广东省均安牛仔服装研究院,我们学校有一批在读的研究生在研究院开始自己的课题,在实际生产中开展自己的课题,会极大的丰富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校企合作也为本科生提供了优秀的实习单位,同时,企业可以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来,产学研用就是最好的一个平台,学校和企业一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急需的,企业青睐的。

  第三是对科研技术的提升,应用研究的选题最好来自于企业,产业发展碰到那些难题,行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只有企业最清楚的。通过在实际问题上进行研究,得到成果,再应用到行业中去,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也可以有效的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因此,产学研用的合作不仅仅对企业有益,对学校也是大有益处,院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和企业展开广泛的合作。

  记者:立足行业,服务集群是武汉纺大的办学特色,未来的武汉纺大将如何实现“大纺织”这一愿景?

  韦一良:“大纺织”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服装概念,将纺织定义为材料的定型技术,这个技术可以应用于很多穿戴以外的领域,除了服装和家纺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要拓宽,包括航空航天、建筑、交通运输几十个方面,都是未来大纺织的应用方向;从原材料方面来讲,也不仅仅局限于化纤、棉麻毛丝等传统的纤维原料,凡是纤维结构的原料都可以;我们学校不仅有服装学院和纺织学院,“大纺织”不仅仅是学科目录里面的纺织专业和纺织学科,所有的专业都有所涉及,纺织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这就与机械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息息相关。今天的签约项目牛仔服装智能快速与清洁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光靠纺织学院和服装学院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需要计算机学院,机械学院的通力配合才能实现。

  记者:均安镇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有何创新举措?

  陈有环:问题主要包括原材料价格的不断飙升,以及用工成本的攀升,首先,随着国家中西部开发的逐步推进,很多来广东打工的外地人都更倾向于少挣钱在家乡工作,现在均安工厂里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已经涨到了接近4000元,还很难招到工人。其次,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一线工作,宁愿收入少做文职也不愿意做工人。再次,人民币汇率的持续攀升,对均安的发展影响很大,因为我们的外贸份额占到了80%,汇率的提升对我们出口盈利很不利。国外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现在东盟几个国家的工人月工资只有70美元左右,而且他们在发展很快,现在的生产工艺和水平与我们产品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很多大订单也都流向了他们。鉴于此,我们均安镇有几点创新,第一体现在营销方面,像签约的爱斯达就跳出了电子营销的概念,为了顺应现在年轻人个性化的特质,开始专注于个人服饰的网络订制。第二是均安很多企业面对招工难的问题,开始投入资金引进自动化流水线,像吊挂系统,就可以将生产率提高30%左右。产量提高,员工的工资也有了相应的增长,有一部分离职的员工开始回流。最后,加强了与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政府也在积极的开拓新兴市场,提倡“走出去”和“请进来”,积极鼓励均安牛仔企业参加展会和服装博览会,像3月份的北京国际时装博览会,均安牛仔就组团参加,同时也反应良好。而且今年11月份的牛仔服装博览会也在积极的筹划中,我们希望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 实现均安牛仔的持续发展。

  记者:围绕着牛仔特色产业,均安镇是如何“筑巢引凤”吸引行业专家和专业院校的到来?

  陈有环:以前由于对人才的重视不够导致了我们企业内的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不容易留住人才。主要原因是我们均安镇处在顺德镇的边缘,员工的业余生活比较单一。最近镇政府非常重视关怀员工的业余生活,工业园区的公交车也已经通车,方便了员工的外出和生活。5月份为园区工人修建的电影院也会正式营业,购物中心都在建设之中。我们积极的与纺织商会联合,将会逐步开展在企业间的员工交流活动,为解决员工业余生活丰富努力。

  记者:均安镇和武汉纺大的合作模式有哪几种,对产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效益?

  陈有环:去年在顺德区的支持下,均安镇和武汉纺织大学组建了广东均安牛仔研究院,帮助向均安牛仔输送中高层管理人才,极大的提高了均安牛仔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我们在研究院的基础上会成立了武汉纺织大学同学会,有了这个同学会的平台,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能找到有经验,有知识的人才,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同时,研究院在积极争取国家级牛仔服装检验资格,由于现在均安企业的产品检测要拿到广州或者深圳去检验,不仅耗时久,而且成本较高,如果研究院拿到资质,就能大幅的减少时间,还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

  记者:均安牛仔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有环:均安牛仔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集中爆发的几个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均安牛仔的发展。未来,我们要逐步降低出口率,抢占中国国内市场,目标是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用均安牛仔的区域名牌带动均安企业里面的独立品牌,实现均安牛仔由出口向内销的逐步过渡。(A05)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