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内市场 >

得中国市场得天下?2018年中国人买了三分之一的奢侈品

2019-04-29 09:11

作者:佚名

来源:时尚头条网

  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消费者与零售洞察会议上发表的全球奢侈品消费者研究报告》,截至2018年,奢侈品消费者将达到4.25亿,并花费约9200亿欧元。到2025年,奢侈品市场价值将以4.6%的年增速达到1.3万亿欧元,届时,中国消费者将占据奢侈品市场消费的40%。

   经由在中国奢侈品市场近30年的沉淀,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已呈现了明显的分层,“80后”和“90后”接棒“65后”和“70后”成为消费主力。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分别占奢侈品买家总量的43%和28%,分别贡献了中国奢侈品总消费的56%和23%。在人均支出方面,“80后”奢侈品消费者每年花费4.1万元人民币购买奢侈品,“90后”奢侈品消费者为每年2.5万元人民币。

  更重要的是,“80后”和“90后”也由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消费模式。无论从消费者规模还是消费的总额来讲,80后都是奢侈品消费主力军。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80后”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是第一代没有经历经济衰退、完整经历经济上行发展的人群,受益于国家的繁荣和富强。目前,他们正处于个人事业与收入的巅峰期,通过消费奢侈品来诠释事业的成功。不同于上一辈,“80后”融入全球化浪潮,热衷于环球旅游。

  中国的“90后”,为中国奢侈品市场摆脱前几年因反腐倡廉所致的低谷期注入了新活力,未来他们将接棒“80后”成为奢侈品消费主力。尽管其还未进入收入高峰期,2018年,“90后”人均花费2.5万元人民币购置奢侈品,金额已经与“65后”和“70后”的父辈相当。

  与“80后”主要凭借自身财力购置奢侈品不同,中高层收入家庭的“90后”购置奢侈品尚属提前消费,他们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优越,大多没有存钱的习惯,而且由于身为家中的独生子女,往往能得到父母在经济上较大的帮助,不少家庭支持其子女购置奢侈品。

  一个有趣的数据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估算结果表明,中国中上收入家庭父母每月至少会补贴他们的“90后”子女4000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他们个人收入的一半。三分之二的“90后”受访者表示,父母会为其奢侈品消费买单。父母给予的财力支持对“90后”的消费意愿,特别是购置昂贵的奢侈品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的不同,不同代际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习惯上也呈现明显的区别。

  “90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思维方式与世界接轨,对新鲜事物和体验持开放态度,因而涉猎更为广泛。例如有10%的“90后”声称会考虑国产奢侈品牌。相较于“90后”,“80后”对奢侈品牌的忠诚度更高。54%的“80后”专门购买五个以下的奢侈品牌,而52%的“90后”会偶尔购买非首选品牌,更愿意尝新。

  将近70%的“90后”表示,购买奢侈品是为了“感受独特和彰显自我,而非泯然众人”。购买奢侈品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分享体验和传递价值观的载体。

  调研显示,68%的“90后”坦言自己买奢侈品时首先考虑的是品牌,他们也会注重设计、面料和生产工艺,而对品牌看重的程度在“65 后”和“70后”中高达94%。这表明“90后”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诉求更加个性化和立体,除了象征价值外,更注重审美需求。

  不过,从整体上看,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的中国年轻一代接触奢侈品的时间均不长,对品牌素来重视的文化传承缺乏了解,对奢侈品认知的代际传递较弱,奢侈品相关知识主要依赖于通过互联网自学和人际传播。只有13%的“80 后”和“90后”奢侈品买家表示,自己成长于一个熟悉奢侈品的家庭。

  新兴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对品牌数百年的传承缺乏认知,更多是受到现代品牌故事和品牌当下营销的影响。麦肯锡分析认为,这为品牌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可以用现代的方式讲述品牌传承故事,更容易打破奢侈品牌的刻板形象,令其融入年轻人的生活。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受益者,“80后”和“90后”相较于前辈消费者对于数字化均十分敏感,这对奢侈品牌在中国与年轻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与渠道布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于中国年轻消费者而言,他们已经从“搜索式购物”时代发展到“发现式购物”,将自身曝光在KOL渠道、口碑营销、传统广告、数字广告、电商、品牌官方渠道等多种信息渠道下,与触动自己的奢侈品“不期而遇”。

  对奢侈品牌而言,需要依托有效的全渠道策略,才能提高消费者线上线下的参与度。品牌需要以高频率推出新内容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并通过各种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