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UPDATES
和合共生,并秀并美!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作2025世界服装大会主旨报告
作者:中服协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2025-11-16 21:42

11月16日,2025世界服装大会开幕大会在广东东莞虎门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作题为《和合共生 并秀并美》的主旨报告。本刊将全文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图片
图片

孙瑞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同行不悖,并育相生,道合相融,包容相济。”这既是全球发展大势,也是虎门成功经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球时尚变革的见证者,虎门把握机遇、融通全球,已从海滨小镇成长为服装产业重镇。今天,我们重聚虎门,共同探讨“时尚变革 多元共生”这一时代命题,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借此机会,我愿同大家交流几点认识。

图片

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服装产业已成为深度关联全球发展与人类共同价值的战略性产业。2025年,全球服装市场估值达1.8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6%。


1

筑牢全球民生福祉的发展之基。

行业以优质多元的供给满足全球数十亿人的美好生活需要。2024年全球服装消费量近1180亿件。作为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关键力量,行业在推进全球可持续议程,特别是减贫事业中,彰显发展温度。


2

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擎。

行业关联农工贸、融通一二三产,是实现工业化、融入全球化的重要阶梯。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深度融合,行业正成为驱动产业高级化、经济多元化的核心动力。2024年全球服装鞋帽电商市场规模达5774亿美元。


3

促进人类文明共荣的联结之桥。

产业相融、市场相通、文化相和,服装作为融通文明的“世界语言”,是推动不同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价值追求包容互鉴的生动媒介。促进南北联动、南南合作,行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者。


中国服装产业融入全球、服务全球,已成为世界时尚版图的重要一极。规模优势与体系优势构筑坚实保障。中国年产服装超700亿件,超全球半数;2023年出口额1647.4亿美元,占全球30.1%。产业配套完备。纤维加工总量全球占比超50%;2024年中间品贸易规模达813.4亿美元,为全球产业提供原料支撑。集约化与生态化提升发展效能。虎门年销服装20亿件;全球每5件毛衣就有1件来自大朗,高度集中的集群生态具备极致的柔性供应能力。产业实力提升带来更高声量的时尚表达。中国设计、中国品牌、中国平台正在整体性崛起,魏桥、安踏、鄂尔多斯、波司登等一批品牌享誉世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服装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中国服装产业持续承压前行。1~9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4%;服装产量同比下降1.47%;实现营业收入8685.18亿元,同比下降4.6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68%;限额以上单位服装商品零售额累计7590.2亿元,同比增长2.4%;行业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8%;服装出口1152.1亿美元,同比下降2.5%。韧性与活力凸显,中国服装“压舱石”的地位愈发稳固。

图片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风险挑战与战略机遇并存。产业发展逻辑面临根本性重塑,强化合作是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于变局中识大势、于全局中明方位。


1

格局之变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趋势明显,严重冲击全球产业秩序。俄乌冲突外溢效应一度导致约九成中欧班列滞留。美国关税政策朝令夕改导致企业成本激增。USCBC调查显示,计划在华投资美企比例从2024年80%骤降至48%。今年上半年WTO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达2195件,创历史新高。


地缘经济碎片化,供应链布局逻辑从“效率至上”的“Just-in-Time”转向“韧性优先”的“Just-in-Case”,区域化、多元化特征凸显。据WTO统计,区域贸易协定数量从2001年之前83个增至2023年366个。离岸、回岸、近岸、友岸制造兴起。2024年RCEP区域内贸易流量达5.7万亿美元。


平衡安全与发展,唯有秉持“韧性共生”思维深化通力合作,重构全球网络。


2

范式之变

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正在全方位重塑产业。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超279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35.9%。AI+机器人、AI+新材料等要素重组,推动产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Optimus、WalkerS1等人形机器人已走进工厂车间。全球约2/3发达国家已出台AI战略;中国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智能转型。


技术的指数级演进与治理的复杂性并存。MIT报告显示95%的组织在生成式AI领域投资回报为零,技术采纳与价值实现之间存在鸿沟。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风险加速衍生。2024年全球AI风险事件较10年前增长16倍。联合国报告显示,118个南方国家完全缺席全球AI治理讨论,须警惕“智能鸿沟”演变为“生态隔离”。全球服装产业须共同推动技术、应用与治理并行发展,探索负责任的创新普惠之路。


3

价值之变

产业价值标尺日趋复杂多元,全球可持续发展已进入“利益重构”的深水区。规则呈系统性、协同性发展,碳足迹、循环性、可追溯性等指标加速转化为“市场硬约束”。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强迫劳动条例》等要求企业承担更广泛的供应链责任。ESG表现影响融资能力与品牌价值。绿色发展已成为创造价值的新引擎。2024年全球二手市场规模达1.8万亿美元。凯度分析表明,可持续理念为全球百强品牌贡献1930亿美元价值。


现实的紧迫性与执行的滞后性矛盾突出。2024年全球年均气温变化首次突破1.5℃临界点。《循环差距报告2024》显示,全球二次材料使用占比从2018年9.1%降至2023年7.2%,“洗绿”现象时有发生。全球每年产生9200万吨纺织废料,仅2%被工业回收。气候危机是人类共同命运,全球服装产业应推动技术共创、规则对接、标准互认,系统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4

市场之变

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2%,经济动能不足对消费形成显著压制。ITMF第34次全球纺织业调查显示,需求疲软是主要挑战。存量博弈加剧“高内卷、超竞争”态势。全球奢侈品2024年总销售额同比下滑2%;美国零售商2024年退货总额超8900亿美元,高达16.9%。


结构性机遇涌现。消费向多元化、体验化、个性化演变,健康经济、智能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场景潜力巨大。全球抗菌纺织品、智能纺织品市场正以4.25%、31.3%的复合年增长率高速扩张。新兴市场重构全球消费版图。中东国家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2030年新兴市场75%的消费者年龄介于15~34岁。线上渠道开辟新空间。麦肯锡预测,2025年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4.2万亿美元。


面对高度连接、多元易变的市场,全球服装产业必须推动创新共融与价值共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

图片

中国服装正以“行”之笃定,应“变”之纷繁,以系统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1

科技驱动的高端化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属性正成为服装产业新标签。材料创新推动产品升级。石墨烯、碳纤维、海藻纤维等多功能、高性能新材料层出不穷,为服装注入防紫外、保暖、抗菌等多维功能。龙牙应用航天材料PI“火箭棉”打造耐磨保温战术服装。安踏凭借安踏膜、柔心纱等核心技术打造爆品,登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榜单。


制造创新促进质效跃升。制造体系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一体成型、数码印花等装备重塑生产流程;生物制造、增材制造等先进模式改写生产方式。真维斯通过3D打印工艺复刻百鸟衣图腾,将复杂设计变为现实。


场景创新延展价值边界。行业融入大健康、冰雪经济、宠物经济等新领域。从专业手术服、零铅核辐射防护服到“肌肉外甲”,服装创新深入探索生命、职业、生活健康的全维度。


2

数据赋能的数智化

中国纺织加快全产业链数智转型,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比例达63.2%。智能制造提质增效。2025年,三六一度、狮丹努等37个纺织服装企业入列5G工厂名录,15家企业入选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常熟集群数字化改造实现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35%,“小单快反”响应时间缩短至7天。


行业加速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智能原生新业态。研发设计提效。Style3D的“AI+3D”工具提升整体研发效率超50%。生产模式变革。海澜之家AI质检系统瑕疵识别准确率达99.9%;EliColor利用AI算法将印染修色成功率提升超40%。组织方式再造。波司登GiMS智能生产平台构建主动响应型供应链。消费体验升级。红都“经纬山河”大秀构建混合现实场域,创造“可触摸”的文化体验;玛丝菲尔智能体“菲尔”提升私域复购率近60%;广州“白马智选”平台实现“即秀即买”。


3

文化引领的品牌化

中国服装植根传统、拥抱潮流,在深耕与融合中讲述品牌故事。


中国文化、材料、工艺贯通融合,塑造中国设计、中国品牌。以国风国潮、新中式审美为代表的时尚正成为重要文化现象,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2200亿元。EP雅莹融合苏绣、剪纸等非遗技艺,将牡丹图腾进行现代演绎。以Labubu、《哪吒2》为代表,潮玩、影视、游戏等当代文创IP持续丰富中国时尚生态。


围绕生活方式,深化品类创新。SIINSIIN、BF、NEIWAI等新锐品牌快速发展;以篮球、滑雪、网球等细分赛道为锚点,安踏构建起全方位运动品牌矩阵。


品牌生态加速重构。从中国国际时装周到北京、上海等城市时装周,系统成型的本土时尚平台串联创意、供应链与商业资源,为品牌成长构建“价值链闭环”。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成为新的时尚策源地与品牌孵化器。今年“618”期间,天猫服饰有50多个新锐品牌成交破千万,1400多个潜力品牌增速超过100%。


4

绿色转型的低碳化

2005—2024年,中国纺织行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超65%,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长12%,再生纤维年使用量突破300万吨。


以“双碳”目标为导向,中国服装聚焦“材料-设计-工艺-产品-治理”加快绿色转型。


材料源头减污降碳。盛虹碳捕集纤维、朴飞生物的100%生物基皮革、道生生物的生物基色素合成靛蓝等创新涌现。


绿色设计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衫也晴之采用库存材料、回收材料、自然染料,并通过AI算法实现面料零浪费。


生产环节节能减排。前进牛仔无水轧色技术最高减碳比例达32.86%;山东夏津规上纺织企业光伏安装率达72%,吨纱用电成本降低20%。


循环经济走向高值化实践。宜宾丝丽雅、江苏仲元润生积极推进“Textile-to-Textile”闭环项目;源天生物降解酶技术将废弃PET降解周期从300年降至8小时。


绿色治理工具完善。中国纺联推出LCAplus碳管理平台、DPP数字护照等项目指导实践。


转型成效显著。波司登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A”级,特步跃升至“AA”级。


5

融合共生的全球化

中国服装产业出海已从产品、产能走出去,迈向品牌、资本、供应链全球深耕的新阶段。


供应链条全球协同。申洲国际、鲁泰、盛泰等龙头企业在东南亚、非洲等地打造全产业链基地,构筑全球化运营网络。


品牌矩阵全球深耕。奈寇、音儿、波司登等品牌频频亮相国际时装周;森马、以纯、UR等深耕新兴市场;之禾、高梵等以高端定位入驻欧美成熟市场。出海逻辑正从“价格”转向“价值”。


资本力量全球整合。歌力思、安踏、江南布衣等通过并购整合国际优质资源。


数字新模式成为新引擎。SHEIN、Urbanic等数字原生品牌重塑渠道。“SHEIN Xcelerator”品牌孵化扶持计划已吸纳近20个品牌,累计创收近30亿元。以广州中大门为代表,“跨境电商+产业带”深度融合。

图片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成果是世界的共同机遇。随着“十五五”展开新蓝图,中国服装正迈上“科技、时尚、绿色、健康”的新征程,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在此,我谨代表大会,围绕全球时尚务实合作提出四点希望:


1

共建开放包容的时尚发展体系。

坚持发展优先。整合各国优势资源,联合攻关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成果转化。发展先进制造,加快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高品质、负责任的时尚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2

共建包容互鉴的时尚文明体系。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推动各国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全球时尚百花齐放。完善时尚生态,加强大师、大牌、大事培育合作,搭建秀、展、会等高水平合作平台。以时尚为媒,促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


3

共建公正合理的时尚治理体系。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提升发展的有效性、公平性、协调性,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价值相统一。强化ESG合作,推动建立统一、科学、公正的碳核算与信息披露体系,促进全球标准趋同。坚定维护多边贸易规则,支持大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

共建坚实坚韧的时尚安全体系。

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构建更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建立全球供应链韧性预警与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地缘政治、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等全球性挑战。坚决反对“脱钩断链”,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享全球市场。


经纬交织,方成锦绣;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让我们携手并肩,同心同德,并秀并美,共创世界服装美好未来。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18号五层502室 电话:010-85229689、85229437